童行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 联系人:薛老师 唐老师
  • 电话:15882190887
    1354113991
  • QQ群:186951947
  • 微信:成都童行(cdx08)
  •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双林路228号附31号

首页>童行动态>运动康复观

运动康复观

运动康复观
奇爸   深圳思奇特殊儿童发展中心   

1、关于全人发展和训练时机
    首先要了解的是,对脑损伤的孩子治疗和康复是两个概念。广义的治疗是干预或改变特定健康状态的过程,狭义的治疗是用药物或手术解除疾病。对脑损伤的孩子来说,治疗针对脑部损伤急性期的控制和恢复是有意义的。对脑损伤后遗症的主要干预手法还是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建立在脑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恢复或者代偿功能,是和神经发育相联系的,这个观念很重要。
    三个月之前的脑损伤孩子,重点是养护和适度治疗,这个时期的孩子,首要的是保证身体和大脑发育,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在这个时间里,很多孩子可能住院接受治疗,康复训练能介入的主要就是适度的感觉输入,包括抚触、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被动关节活动等。
    三个月孩子的情况稳定后就可以以康复训练为主了,感觉输入结合运动训练是三个月到一岁之间的主要干预方向,如果孩子有吞咽困难,可以早期开始口腔吞咽功能的训练。
    现在都强调全人发展,除了大运动,认知言语、手功能生活自理、情感心理、社交游戏,都是孩子康复训练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但是孩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经济预算也是有限的,如何结合孩子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安排训练项目,是大多数家长需要斟酌考虑的部分,思奇中心在几年的实践后总结了一个大致的规律。
     从时间上考虑,一岁前以粗大运动和感知觉训练为主,一岁到两岁以粗大运动和游戏为主,这个阶段的认知言语以家长为主导进行语言的输入,两岁到三岁介入认知、言语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三岁以后侧重于认知理解、社交游戏、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这也是和神经发育的基础相适应的。
    从能力发展上考虑,粗大运动的发展是基础,具备坐位稳定后可以开始介入言语的训练,会爬以后可以介入认知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会跪走或行走后介入团体游戏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这个安排,以身体控制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是相对比较经济合理的。

2、粗大运动的发展是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体的发展也是如此,感觉能力是在其他各项能力之前得到发展的,婴儿出生后,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以及嗅觉味觉都在环境的刺激下快速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岁前需要大量的感知觉训练的原因。
    运动的发展在感觉发展之后,却对感知觉的整合起了非常重要的调和作用,透过运动的发展,各项感觉知觉得以统合成为一个整体,和环境互动协调,在完成任务课题时得心应手,通常我们会看到,运动能力不好的孩子,他的感觉统合能力也存在障碍,就是因为运动的发展对感觉统合的发展具有调和促进的作用,这也是感觉—动作—知觉的发展过程。
    随着动作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人体最重要的本体、前庭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通路系统不断完善,个体在熟悉了解掌控自己身体后,逐步发展出更好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和环境互动,从环境中接受并解读更全面的信息,用以调适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才是学习的最好时机,语言、认知、精细操作、社会互动等能力才快速发展,所以我们看到,能抬头后孩子发展出了良好的追视追听能力,坐稳后孩子出现了玩声音的能力,会爬以后孩子开始能操作玩具,会爬和走以后孩子出现了社会互动行为以及参与游戏......
    所以,对有发展障碍的孩子来说,粗大运动的发展是基础,对有运动障碍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依据孩子的粗大运动能力发展来安排其他项目的训练,依据的也正是这个原理。
    需要厘清的一个观念是,就像运动发育的阶段性是人为划分的一样,我们所说的认知言语情感心理的训练介入时间段,其实也是人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让训练更有效率。实际上,我们个体的所有发育都是连续和相关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能力。

3、家长和家庭的参与非常重要
    在思奇中心的训练规划中,家长的参与是很重要的环节,在龙华和坂田的两个中心,都设置了很大的家长活动区让家长能带着孩子训练,就是创造环境让家长更多参与孩子的训练,这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我们戏称为特别的“厅级待遇”。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的理念,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是父母,最能给孩子安全感的是父母。陪伴孩子在关键时期成长,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康复训练,是个学习的过程,脑损伤的孩子,更是个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学习的诀窍,除了找到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重复练习。因为有了反复的动作体验,我们的身体才能将感觉信息反馈到大脑中枢并固化神经链接通路,最后形成自主的神经控制。这个重复练习就一定需要家长的参与才能实现,老师的作用就是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找到孩子学习的钥匙,制定训练方案,家长才是执行训练方案的主体,老师和家长的良好配合是孩子康复效果的保障。
    家长除了要在机构给孩子加强训练外,把训练带回家庭融入生活才是最佳的状态。家庭会让孩子更放松,也更有活动的欲望和动机,同时,家庭也是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功能生活化。
   
4、康复的目标是实现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
    残疾只是一种状态,影响的是个体与环境互动和活动参与的能力,要想提高活动和参与能力,既要改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也要改造环境。
    康复训练的目的就是改善功能提高能力,从而提高活动和参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复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能走路能说话,比说话走路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自身基础上实现生活自理自立融入社会环境。
    思奇中心注重孩子们手功能精细活动的训练,从孩子学会爬行后就介入手功能的训练,并倡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过度保护,多给孩子提供动手练习机会的积极观念,康复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生活自理自立和社会参与。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双林路228号附31号 联系电话:15882190887(薛老师) 13541139791(唐老师)
©2016 成都童行心智障碍儿童关爱中心 技术支持:万息科技 蜀ICP备19030618号-1